在水產養殖過程中,可能會遇到翻塘死魚、水質惡化的突發狀態,并且水質惡化大多與缺氧翻塘是相聯相隨的,除了因氣候變化(悶熱、暴雨等)引起突發狀態外,翻塘死魚和水質惡化大多也是互為因果的,即:翻塘死魚后必然水質惡化,水質惡化的繼續也必然導致缺氧死魚。本文就"暴雨雷陣雨,缺氧浮頭,水質惡化"三者似乎相關聯的突發應急狀況的應對作一簡要探討。
一.對突發性暴雨、雷陣雨天氣的應對方法
(1)暴雨或陣雨前,大多數情況下會有一些預兆,比如:悶熱得讓人特別不舒服、驟然高溫等,在暴雨或陣雨前可以提前開啟增氧機,提高水體中的溶氧量,以及促使池塘水體迅速混合,避免水體出現強對流的現象。
(2)若池塘增氧機配備不夠或者沒配置甚至以防停電發生,應長期儲備增氧藥劑等化學增氧劑。
(3)在整個養殖期間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和觀察天氣變化,一般應做到雨前控食、停食,并暫停池塘肥水的操作。
(4)雨停后也要繼續開啟增氧機一段時間為宜,切忌在雨沒落透的情況下關機。
(5)雨后塘水渾濁時,要使塘水變清,除用水質絮凝劑(比如硫代硫酸鈉、氯化鋁)等藥物外,可以施用生石灰化水潑灑。另有資料介紹用碳銨掛袋清水的方法如下: 根據塘水渾濁的程度合理施放。一般每畝水面用碳銨12~15公斤。先把碳銨裝入3~4個可滲漏的小袋中,然后投入魚塘,使碳銨溶解后,渾濁的塘水5天左右就會變清,而且還能增加水肥和漂游生物,促使魚塘快速生長,增加產量。
1、遇到陰雨、綿雨天氣,發現魚群吃食遲緩、吃食時間延長、塘中剩餌增多,就有水中缺氧的可能。
2、如果早上太陽出來前,就有鰱、鳙魚聚集于水的中上層,人走進塘邊即潛入水中,這種“浮頭”屬輕度缺氧或暗浮頭,雖然可以不立即采取增氧措施,但要密切關注或警惕之后的氣候是否有惡劣變化的跡象。
3、如果發生“浮頭”時,魚的體色變黃或泛白、不集群、不怕人,則必須立刻采取開機增氧或沖注加水等措施,否則,隨之而來的將是惡夢般的死魚狀況。
4、在氣候異常時,在早、晚時分尤其是下半夜要加強巡塘,當發現魚群有浮頭預兆時,比如:無風有波浪、魚塘水中有異響聲音等,需立刻開動增氧機增氧或加注新水進池塘等措施,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,防備魚缺氧而死,千萬不能有僥幸心理。
5、對于沒有配備增氧機而又無法加注新水的池塘,發現池塘魚兒缺氧時可采取用抽水機原池抽水,或相鄰池塘借水抽入,如此周而復始循環用水來增加水體溶氧量。
6、如果遇有停電無法使用機械增氧或無法抽用池水循環時,須人工助力增氧,比如:用器具如桶、鏟等甚至用腳劃動水體,劃(開)船劃動水體起波浪,趕鴨子下塘等方法。也可以潑灑“增氧劑”等化學藥劑,也可按每畝5-20公斤的生石灰(利用其增氧的作用)調水潑灑,也可用黃泥10公斤加水調成漿狀與8公斤食鹽水溶液混淆全池潑灑,或可每畝用明礬5公斤或20公斤食鹽化水溶解潑灑,均可。
7、加強水質管理,養殖成魚的池塘尤其是精養塘,由于魚種放養多、投餌施肥量大、水中有機質較多,容易引起水質惡化。平常大約每月用一次生石灰中和水質或者水質調節劑全塘潑灑。氣候稍有異常,務必開動增氧機把上層溶氧較高的水層送到底層去,為池魚創造良好的生存生長環境,防備缺氧死魚的產生。
二.池塘水質惡化的特性與應急處理
養殖池塘常會出現水質惡化現象,水質惡化往往伴隨著缺氧泛塘,引起養殖魚蝦大批死亡,對水產養殖的損失較大,不容忽視。
(1)水質惡化與水中缺氧
池塘中浮游植物大量死亡,水體嚴重缺氧,水體中有毒有害氣體急劇上升,水質嚴重惡化的現象,又稱為"水變"或稱"倒藻"。由于水質惡化而造成魚蝦嚴重浮頭,甚至大批死亡叫做翻(泛)塘。如果處理不及時就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?! ?/span>
池水由原來的濃綠、藍綠、茶褐色急劇變為乳白色或暗黑色,以后逐漸變得澄清透明,這就是水變"倒藻"的現象。這種水體中浮游植物殘存極少,光合作用較弱,而且在原來有機質已很濃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大量浮游植物的死骸,所以,有機質的氧化分解過程很強烈。
另外,在水質變化的初期,由于細菌數量大增,刺激了一些濾食性浮游動物(大多數為輪蟲)的活動,造成水中溶氧量很低,而有機質因缺氧分解的有毒產物(如分子氨、亞硝酸鹽、硫化氫、甲烷)等濃度很高。如果是藍藻造成的還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毒物(羥氨、硫化氫等)。情況嚴重者,會造成養殖魚蝦的大批死亡。
水質變化發生前大都有征兆,通常的征兆有:
①水體過肥,多為濃綠、藍綠、茶褐色。
②水體發黑或呈現紅色。
③開動增氧機時,水體有腥臭味,并會泛出大量泡沫。
④鹽堿地水體浮游植物多以綠藻、藍藻為優勢種群,水體PH值較高,水變的危害相應較大。
⑤夜間開動增氧機時,魚蝦不群聚。
⑥魚蝦吃食緩慢,食量減少。
(2)處理方案
(1)處理水質惡化最直接、最有效的辦法當然就是換水最好,在一邊加注新水時,一邊抽出底水更好。
(2)使用化學藥物和物理辦法調節水質。這是對沒有水源的池塘所采取的措施。
①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,水質惡化的原因如果是有機物過多造成的,可用絮凝劑全池潑灑,把所有的懸浮物凝聚沉淀,使用硫代硫酸鈉(1-2斤/畝),明礬和氯合聚化鋁(2-4斤/畝)等水質絮凝(澄清)劑,偏酸水體使用生石灰(15-20斤/畝)效果非常好。
②在處理水質變化的過程中,使用調(改)水劑有時效果不好,可以把改水及調水劑(如光合細菌)和沸石粉混合結合使用,可起到吸附氨、氮和腐敗有機質等有毒因子的作用,有人使用后在18小時~24小時內除去水體中有害氮可達40%~56%,且使用以上混合劑用量與除氮的作用成正比?!?/span>
(3)肥水是水質惡化處理后必須采取的一個補益措施。
在水質惡化處理完后,除了加注新水外,還可施肥水劑等來肥活并恢復水質。因為水質惡化后水體中總氮含量均偏高,調節水體氮、磷比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長,同時也降低了水體中氮的濃度,使水體實現生態平衡,達到肥水的目的。